配菜点缀:搭配 2-3 道 “时令菜” 或 “特色小吃” 作为 “配菜”,占比 30%-40%,丰富 “口味层次”。例如,在 “米饭套餐”(蓝筹股)中搭配一份新能源 “小炒”(成长股),在 “特色主食”(科技股)中加一份周期 “凉拌菜”(主题基金),让整体口味更丰富。
分量控制:严格控制各类股票的 “分量”(持仓比例),避免 “某道菜太多” 或 “某道菜太少”。单一行业占比不超过 40%,高风险股票占比不超过 50%(保守型)或 70%(进取型),就像套餐中主食、配菜、汤品比例合理,既吃饱又吃好。
广州的张先生过去 “套餐搭配” 失衡,高风险股票占比 75%,2023 年组合最大回撤达 35%。2024 年,在团队的 “套餐搭配” 方案指导下,他的 “主食”(蓝筹股)占比 55%,“配菜”(成长股)占比 30%,现金 “汤品” 占比 15%,全年收益达 25%,“用餐” 既满足又舒适。
方案三:“口味调整”,动态优化投资组合
餐厅会根据季节调整菜单,投资组合也需要应市场变化调整 “口味”。吴老师团队的 “口味调整” 服务,帮助投资者及时更换 “菜品”,适应市场 “口味变化”。
季节换菜:根据宏观经济 “季节”(复苏、繁荣、衰退、萧条)调整 “菜单”。经济复苏期多上 “开胃菜”(周期股),经济繁荣期增加 “硬菜”(成长股),经济衰退期多备 “养生汤”(防御股)。2024 年二季度,团队判断市场进入 “初夏”(复苏中期),建议投资者换下 “油腻大菜”(地产股),换上 “清爽小炒”(消费股),顺应了季节变化。
菜品退换:及时 “退换” 变质菜品(基本面恶化的股票),就像把不新鲜的菜退回厨房。当某公司连续两个季度业绩下滑、行业地位下降时,果断将其从 “餐桌” 上撤下,避免 “食物中毒”(亏损)。2024 年,团队建议投资者退换某传统手机制造商股票,规避了后续 32% 的下跌。
新品上架:适时 “推出新品”(成长潜力显现的股票),就像餐厅推出当季新菜。在行业政策利好、技术突破等 “新品研发成功” 时,及时将优质股票纳入组合,把握 “尝鲜” 机会。团队在 2024 年三季度 “推出” 某 AI 应用概念股,该股票随后上涨 48%。
北京的李女士过去 “口味不调整”,某只衰退行业股票在她的组合中 “占着餐桌” 三年。2024 年,团队为她实施 “口味调整”,退换旧菜、上新品,这一调整让她的组合收益提升 18 个百分点。
适配不同 “口味需求” 的用餐套餐